私家影院到底應該入墻還是把音響擺外面?
- 1858天前
私家影院到底應該入墻還是把音響擺外面?這件事情看起來很簡單——要么像傳統(tǒng)的Hi-Fi一樣直接放在外面,要么就直接入墻,和墻面一體,甚至直接用透聲幕放銀幕后面。
真的那么簡單嗎?說簡單也簡單,說不簡單也不簡單。
因為,外擺有外擺的好處,而入墻有入墻的優(yōu)點,但他們都有缺點,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缺點,僅僅只是盲選。
1、外擺影院系統(tǒng)的缺點與優(yōu)點
缺點很明顯,就是礙事,如果是客廳,明顯多兩坨家里媳婦一般不樂意。
就算是好看一點的音箱,解決顏值問題,但如果要聲音好,還得拉出來,離后墻有80cm距離 ,這樣聲音才會好。
好處呢也會很明顯:
a、你可以對音箱進行很好的擺位調整,以得到最好的結像和聲場。
私家影院雖然最少都有5.1聲道有六支音箱,其中一對主音箱加中置會搭起整個聲音的骨架。
因此主音箱如果不能做到科學的擺位,那么你能明顯聽到聲音從音箱里面出來,而聲音結像也會混亂。
依靠擺位調整,外擺式私家影院更容易實現(xiàn)音箱隱形,放出更自然和精準的聲音。
b、更大的箱體與更好量感的低頻
這個就不用多說了,單元越大,箱體越大,低頻能量越強。
c、方便更換喇叭線
只要是線材在傳統(tǒng)過程中都會純在損耗,越好的喇叭線失真越小。
外擺音箱線在外面,更換方便。
d、方便對更換音箱進行升級
擺外面,隨便換,提升效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更換硬件。
2、入墻影院系統(tǒng)的缺點與優(yōu)點
a、位置不可調整,固定在哪里就在哪里,聲音結像會受一定影響。這一點是對應的上面外擺音箱第一點的,因為固定后無法調整。
加入立體聲擺位音箱前面板傾角不可調。
b、低頻有更好的質感,但量感明顯減少
這個道理很簡單,因為入墻音箱大多很薄,厚度一般都在8CM~15CM之間。
c、完全杜絕了邊界干擾(SBIR)的問題
我們都知道聲音有繞射的特性,我們在沙發(fā)上聽到的聲音,除了單元正面發(fā)出的直達聲。
還有從音響正面繞射到后墻上,再被后墻反射回來的聲音。
這個聲音會影響直達聲的清晰度,而這一問題被稱為邊界干擾(SBIR)。
而音箱入墻后,這一問題將被完全根治。
所以,入墻音箱的中高頻的清晰度,都會比較出色。
d、不管是線材還是音箱,都再也無法更換
線材入墻了,無法更換。而每個入墻音箱的厚度和開孔尺寸也不一樣,也無法更換。
以上就是在下為大家為大家總結的相關知識了,總的來說希望幫助到大家,另外網(wǎng)站還有很多的相關的專業(yè)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,以上。